导航
重阳节九成受访者没能回家看父母 2015-10-22 记者:罗典 来源:深圳晚报

        在线调查

        深圳晚报记者 罗典

        昨天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深圳作为典型的“移民城市”,背井离乡来深圳打拼的人越来越多,家中的老人成为“留守老人”。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深圳市常住老人将达到100万,接近进入老龄化社会。

        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其中第18条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这一规定被大家通俗地理解为:“常回家看看”。那么,“常回家看看”入法两年,深圳市年轻人是否真的做到了“常回家看看”?重阳节当天,深圳晚报与中国移动资讯客户端ZAKER联合发出调查——九九重阳,今天你回家了吗?调查显示,70.27%的受访者父母住在老家,有89.19%的受访者表示不能回家陪父母过重阳节。

        路远票贵成回家老大难

        根据调查,将近一半的市民一年只能回家看望父母一次,31.08%的深圳市民看望父母的时间并不固定,电话、短信成为市民和父母联系的常用方式。对此,71.62%的受访者表示并不满意。

        “家远假少,我就是想回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深圳某国企上班的刘小姐告诉记者,父母远在湖北老家,每次按照假期回去时间都呆不久,来回路费又贵,只能选择不回家。按照公司规定,刘小姐只能在8月份享受两天“探亲假”,一旦过了8月,“探亲假”就会作废。“我现在的‘探亲假’都抵其他用途了,基本不会利用它回家看爸妈。”

        据统计,有50%的受访者在回家时会考虑时间问题。刘小姐在深圳工作两年有余,共回过家4次,一般利用国庆、春节等长假。同时也有13.51%的受访者表示,每逢假期人流量大,火车票紧俏、飞机票不打折。路费太贵等诸多客观因素都使回家探望父母的路变得漫长而遥远。

        多数老人在家娱乐活动较少

        今年重阳节,有60.81%的受访子女会打电话慰问爸妈,35.14%的子女表示不会特意庆祝重阳节。调查显示,子女回家和父母的交流活动一般都集中在吃饭聊天唠家常。家住益田村的王奶奶每天在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带孙子。尽管退休后空闲时间变多了,但是为了料理一家老小的生活,王奶奶基本从早上7点起床一直到晚上睡觉。“儿子回到家就说说话,一般都是我一个人在家带孙子,平时就和邻居聊聊天,很少有时间参加社区里的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的父母平时在家娱乐活动较少。63.51%的老人家一般都是宅在家里,超过一半的老人家平常会参加邻里间的活动,但是自发组织户外活动,积极扩大社交圈的老人家并不多。市福利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深圳市福利中心已经入住百余名老人,尽管老人的医疗饮食等问题能得到妥善照顾,但子女来看望老人频率不高,一般到了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才会有比较多的子女接父母回家一起过节。

        律师:专设假日探望父母不现实

        尽管“常回家看看”已经入法两年,但是在本次调查中,33.78%的受访者表示并没有在意,39.19%的受访者还是和以前一样。广东中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潘翔律师认为,所谓的“常回家看看”在立法形式上属于倡导性立法,道德问题很难有一个刚性规定,这条规定虽然从执法程度上不好执行。但是“常回家看看”的存在是给老人和子女提供了一个法律层面的解决渠道,法律出台后社会上确实有过父母状告子女不看望自己致使司法机关介入处理的个案。尽管不能强制子女看望父母,但是这条法律也时刻向子女提醒,不看望父母不仅不道德也有可能违法,遭到处罚。

        对于此前有网友呼吁建议国家设定一个节假日专门探望父母的提议,潘翔律师认为,从立法层面上并不现实。目前《劳动合同法》对普通用人单位并没有对“探亲假”的规定,只有个别公司会根据自身需要设置。我国的法定节假日和“带薪年休假”已经能满足公民的休息需求,如果各个用人单位能严格执行“带薪年休假”基本上能解决子女探望父母的时间成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