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王一博代言的SKG冲刺IPO,养生风潮下按摩仪的资本市场故事真的好讲吗? 2022-07-07 记者:王敬 葛爱峰 来源:华夏时报

2019年最火爆的“饭圈”CP“博君一肖”分别在2020年10月和2021年5月成为国产按摩仪品牌SKG和倍轻松的品牌代言人。


而继倍轻松2021年登陆资本市场后,SKG也紧随其后拟冲刺创业板上市。日前,SKG母公司未来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未来穿戴”)正式递交招股说明书,拟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至2021年,未来穿戴陷入增收不增利的艰难局面,而公司高层的工资却成倍增长。此外,在2020年、2021年,公司连续现金分红,实控人刘杰、徐思英夫妇夫妇2年分鸿拿走近3亿元。同时,在今年618大促期间,SKG还曾被媒体曝是假洋货,而消费者出现烫伤,乃至引发疾病住院等投诉。

反观率先上市的“老对手”倍轻松,业绩增长同样乏力,在今年一季度由盈转亏,毛利率同比下滑2.8个百分点。股价更是接连走低,截至2022年7月6日收盘,倍轻松每股报收52.59元,总市值只剩32亿元,不足高点的三分之一。

“年轻人养生风潮”之下,沉迷上市路的网红按摩仪似乎前路未卜。独立经济学家、财经评论员王赤坤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按摩仪将会继续吸引投资者进入,资本追捧的行业势必会推动行业的发展,一方面会推动供给端,增加竞争者;一方面会激发市场需求,但资本热捧的行业也会增大市场的泡沫。按照其他行业的经验,资本推动市场活力,又增大市场泡沫,达到一定程度,行业会进入激烈的厮杀阶段。”

业绩增长乏力,分红比净利、补充流动资金还要多

财务数据方面,未来穿戴连续两年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形。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未来穿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92亿元、9.91亿元、10.6亿元,2020年、2021年营收增幅分别为25.13%、6.98%;净利润分别为2.13亿元、1.43亿元、1.32亿元,2020年、2021年净利增幅分别为-32.71%、-8.26%。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未来穿戴长期依靠税收优惠。报告期内,公司税收优惠金额分别为5688.36万元、6432.51万元和5974.85万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2.51%、34.5%和38.42%。

此外,近两年,未来穿戴均进行了巨额的现金分红,数额分别为1.55亿元、1.6亿元,分红金额均超公司同期归母净利润1.43亿元、1.32亿元。

大手笔分红下,其中受益最大的无疑是公司实控人刘杰及其配偶徐思英,截至目前,两人合计持有未来穿戴93.05%的股权,若以此计算,2020年、2021年徐杰和徐思英合计通过未来穿戴分红分得了2.93亿元。

而此次IPO,未来穿戴拟募资额高达16亿元,其中有2亿元要投向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总募资金额远高公司2021年总资产,分红连续超过净利润,募资金额又远超分红。

王赤坤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按摩仪赛道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整个阶段的市场消费增长迅速,市场供给也快速增加,市场规模急剧扩大,各种投入持续走高,这个阶段的企业对资金更加渴望,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成为最核心竞争力,按摩仪各商家也千方百计开启各种花样融资,这也是SKG上市的主要目的。”

除了巨额分红,2019-2021年,未来穿戴董监高和其他核心人员的税前薪酬总额分别为445.56万元、1083.37万元、2394.38万元,薪酬成倍增长。2021年,仅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刘杰就领走了近700万元,而三位董事的薪资也共计1200多万。

营销光环之下,产品质量问题堪忧

霍先生是一位“养生爱好者”,时常为自己及家人添置按摩器具,他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尽管自己热衷于购买各个品牌、属性的按摩产品,但整体使用下来感觉小型按摩器具的按摩效果一般。“SKG的产品有点鸡肋,我购买了他家的眼部按摩仪,使用时感觉有些挤压眼球,此外噪音有一点大,而且靠近鼻梁部分按摩不到且体会不到热敷,只能按到太阳穴,其他位置全靠气囊挤压实现按摩,感觉不太智能。”霍先生说。

付女士则是因为自己喜欢的明星而购买了SKG的颈椎按摩仪,“说实话,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用,结果力度太小了,几乎感觉不到。”她说,“不过因为是自家idol的产品,还是支持了一下。”

据SKG品牌宣传物料显示,SKG产品自称“骨伤及疼痛康复专家联合研发”,更频繁暗示对颈椎疼痛等疾病有效,甚至对外声称是医疗级产品,因此被指有擦边球之嫌。相反,在黑猫投诉平台上,SKG产品还被不少用户反馈使用后出现被烫伤、甚至引发疾病住院等现象。

对于上述情形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宣传问题,本报记者咨询了广东中安律师事务所潘翔律师。潘翔表示,根据《广告法》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均要求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SKG的宣传中,如果确有存在声称‘骨伤及疼痛康复专家联合研发’,暗示对颈椎疼痛等疾病有效,甚至使用‘医疗级产品’用语等情形的,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分析,该宣传容易诱导消费者产生误解,错误地联想到该产品能够实现治疗骨伤及疼痛疾病的医疗器械的功能,因此该宣传不能排除存在引人误解、夸大产品功效、虚假宣传的嫌疑。”潘翔进一步表示。

王赤坤认为,目前按摩仪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还未制定,行业自律尚未形成;无法可依,尚不能清晰确认行业从业者的责任义务,侵权、虚假宣传以及一些烫伤镍超标、过敏等等确实是这个阶段的难免的现象。

就业绩情况、产品安全质量及本次IPO相关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致函未来穿戴,但截止发稿,未获回复。

专利侵权案、商标背后,按摩仪造假成本过低

目前,未来穿戴还涉及多起尚未结案的专利侵权案件。2021年10月,在一审驳回后,绿十草(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侵害发明专利权提起上诉,要求未来穿戴等2被告赔偿1500万元,该案于2022年3月二审,尚未判决。此外,2022年3月,腾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诉未来穿戴等2被告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要求赔偿500余万元,目前处于诉前调解阶段。

此外,SKG还屡涉商标权纠纷。据天眼查数据,2020年以来SKG共涉及58个侵害商标权纠纷相关案件,与多家公司就商标问题发生纠纷。

据一份假冒注册商标的裁判文书显示,某被告人销售了3000余台在官网售价约为399元的SKG颈椎按摩仪,销售金额为5.94万元,获利4.50万元。

《华夏时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上述假货版本的SKG颈椎按摩仪的单件成本仅为4.80元,而按照报告期内SKG披露的颈椎按摩仪平均毛利率84.22%进行推算,一台正品SKG颈椎仪,单价成本高达62.96元。

可见,如何防范假货侵权问题背后,不禁让人对SKG的成长性以及技术壁垒发出质疑,此外,按摩仪的造假成本过低也是摆在SKG面前的难题。

在招股说明书中,SKG在风险因素项中,共罗列了3大项共11项相关风险。其中排在第一位的便是创新风险。招股书表示,公司已在健康穿戴产品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但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健康穿戴产品的快速迭代,若公司在未来经营发展过程中,不能持续保持研发创新并开发出新产品以满足终端消费者快速发展的需求,将会导致公司面临因创新不足影响市场竞争力的风险。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按摩仪是一种保健器械,并不是专业的医疗器械,也不能用来治疗相关疾病。目前智能穿戴设备的市场前景较好,但当下很多按摩仪的按摩效果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实可有可无。按摩仪品牌只有真正发力在自身产品的技术水平、制造工艺,获得消费者的口碑和强有力的竞争力,才能在资本市场上站稳脚跟。


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资本市场是一个流动性高、价值认定更公开的地方,估值受到众多投资者的检验,高估值下修、低估值上浮。

在王赤坤看来,按摩仪行业进入成熟期后,行业市场即将处于存量市场阶段,行业红利将消失,行业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在即将到来的存量市场里迎取更大的市场份额。